各书院、学院(部、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引导和激励学生把握时代脉搏、弘扬西迁精神,推动学生科创深度融入学校“6352”工程与“1121”产学研融合新模式,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青春力量,同时为2026年“挑战杯”“国创赛”等A、B类赛事选拔参赛作品,经科研院、研究生院、教务处、学生处、就创中心、实践教学中心、创新港办公室、科技园、转移中心、创新港学院、团委等单位研究,决定举办西安交通大学第37届“腾飞杯”创新创业大赛。具体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2026年6月1日前正式注册的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学院共建高校的本科生(含少年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需为全日制非成人教育在籍学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
二、工作机构
学校设立第37届“腾飞杯”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由科研院、研究生院、教务处、学生处、就创中心、实践教学中心、科技园、转移中心、创新港学院、团委等单位组成,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团委。
三、竞赛内容及要求
竞赛设创新赛道、创业赛道、孵化加速赛道及企业创新专项赛。各赛道相互独立,符合参赛要求的各参赛项目可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赛道参加。
创新赛道、创业赛道包含院赛、校赛两阶段,孵化加速赛道、企业创新专项赛只设校赛。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2026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主导的创新创业成果,参赛项目应有较高立意,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政策导向。
应为参赛团队真实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存在剽窃、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责任。
(一)创新赛道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科学生。
(2)论文观点新颖,逻辑严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3)根据学科划分,参赛作品设五个组别:机械控制类、信息技术类、数理类、生命科学类、能源化工类。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1)作品应结合社会实际,体现社会热点,把报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2)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了的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此类作品请同时附上报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3)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
(4)哲学社会科学类每份参赛作品需在15000字以内。
3.科技发明制作
(1)各种类型的发明创造,包括硬件制作和软件编写。
(2)必须是以学生为主的构思发明,运用现代化科技,制作精细,作品应用价值大。
(3)根据学科划分,参赛作品设五个组别:机械控制类、信息技术类、数理类、生命科学类、能源化工类。
(二)创业赛道
(1)参赛创业计划作品应针对一项发明创造、技术专利或服务创新。作品应来源于参赛团队成员主导或参与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课外制作。
(2)参赛团队应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认真进行企业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一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有实施可能的创业计划。
(3)参赛作品应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设五个组别: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文化创意和区域交流合作。
(三)孵化加速赛道
(1)申报参赛的作品须具备明确的创业实践基础与市场化前景,有明确的落地运营计划及孵化服务需求,并至少满足以下一项实质性条件:①已完成功能原型开发,进入中试或市场测试阶段;②已注册成立公司或合伙企业,或拟在参赛报名日起半年内新注册公司;③已获得种子轮、天使轮等早期投资;④已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合作、试用或采购协议;⑤已开展运营或者试运营;⑥拥有稳定的研发、运营团队。
(2)参赛团队应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指标清晰。须已申请或已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权属证明,且权属清晰,无任何知识产权纠纷。
(3)参赛团队应在精准定位目标市场、科学规划盈利模式、充分论证市场潜力的基础上,完成一份商业模式清晰、逻辑严谨、数据详实,能够充分论证其商业可行性与未来成长性的创业计划。
(四)企业创新专项赛
申报参赛的作品应解决企业提出的具体技术难题、产品优化需求或业务创新构想。解决方案须紧扣命题要求,旨在实质性解决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鼓励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与管理创新。
四、申报要求
1.创新赛道参赛申报材料包含项目申报书、作品文本(申报材料模板详见附件一:第37届“腾飞杯”创新赛道作品文件模板),创业赛道、孵化加速赛道申报参赛作品包含项目介绍PPT、附件支撑材料(申报材料模板详见附件二:第37届“腾飞杯”创业赛道、孵化加速赛道作品文件模板),企业专项赛申报参赛作品详见后续各专项赛具体通知。
2.每个参赛项目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8人、不少于3人,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超过3人、不少于1人。为保证参赛作品质量,每位同学在单个赛道中参赛项目不得超过2项。
3.根据项目团队成员最高学历,划分为本科生组、硕士研究生组、博士研究生组。硕博连读生若在2026年6月1日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可以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直博生前两年可以按硕士学历申报作品。
4.鼓励2025年立项的、符合“挑战杯”竞赛要求的省级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5年假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立项并开展社会调查的项目参赛。
5.鼓励参与教师研究课题的学生,特别是本科生,从课题研究中选择符合竞赛要求的部分参赛。
五、具体流程
(一)成立学院、书院竞赛工作组
各院成立院级工作组,并将竞赛工作组信息于2025年12月5日前通过如下链接填写上报。
上报链接:
https://f.wps.cn/g/zdaTj8Pu/
(二)参赛流程
1.创新、创业赛道
(1)参赛报名(2025年12月21日前)
本届大赛依托专用赛事系统开展,需在截止日期前登录西安交通大学第37届“腾飞杯”创新创业大赛赛事系统报名。
(2)作品申报(2026年3月5日前)
需在截止日期前通过赛事系统根据各赛道要求申报参赛作品。参赛作品在赛事系统中将提交至项目申报人所在学院(研究生)/书院(本科生)的院级平台。
(3)院级选推(2026年3月15日前)
各院需对申报作品进行审核,对审核通过的作品开展文本评审、路演问辩。各院可推选本院参赛作品的前80%至校级赛事(各院提交作品总数以系统信息为准),其中前50%将参与校级更高奖项的争夺,其余30%拟授校级优秀奖。
(4)校级初赛(2026年3月22日前)
大赛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对推荐至校赛的申报作品文本材料进行线上评审,确定决赛入围名单。
(5)校级决赛(2026年3月31日前)
通过项目路演、专家问辩、公开展示等形式,确定最终的获奖项目名单。
2.孵化加速赛道
(1)参赛报名(2025年12月15日前)
本届大赛依托专用赛事系统开展,需在截止日期前登录西安交通大学第37届“腾飞杯”创新创业大赛赛事系统报名。
(2)作品申报(2025年12月28日前)
需在截止日期前通过赛事系统根据赛道要求申报参赛作品。孵化加速赛道不设院赛,参赛作品在赛事系统中将提交至校级赛事平台。
(3)校级初赛(2026年1月11日前)
大赛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对推荐至校赛的申报作品文本材料进行线上评审,确定决赛入围名单。
(4)校级决赛(2026年1月25日前)
通过项目路演、专家问辩、公开展示、落地对接等形式,确定最终的获奖项目名单。
3.企业专项赛
企业专项赛具体流程及时间,以各专项赛具体通知为准。
特别注意!!以上各赛道流程及截止时间以各院及学校赛事工作组具体通知为准。
六、表彰奖励
1.对于创新赛道,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各等次奖项分别约占推报至校级参赛作品(不含拟授优秀奖)总数的3%、8%、15%和25%。对于创业赛道,参赛作品设金奖、银奖、铜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推报至校级参赛作品(不含拟授优秀奖)总数的10%、15%、25%。对于孵化加速赛道,参赛作品设金奖、银奖、铜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参赛作品总数的10%、15%、20%。对于企业专项赛事,参赛作品奖项及获奖比例将根据各项赛事单独设置。
2.根据《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内容及评分标准》,凡在“腾飞杯”校赛获奖者可在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认定中获得德育加分。
3.在创新赛道获特、一等奖,创业赛道获金奖,孵化加速赛道获金、银奖的项目,在符合2026年“挑战杯”章程要求的前提下,具有参加2026年“挑战杯”陕西省赛及后续国赛选拔赛的资格。各资格项目需根据选拔赛要求准备相应材料参与选拔。根据《西安交通大学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科技竞赛实施办法》,凡在国赛获奖者将获得科技竞赛奖学金的申请资格,满足特定要求可在研究生推免综合成绩中获得加分。
4.在“腾飞杯”取得优异成绩的参赛团队可推荐至2026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A类竞赛校内选拔。
5.以学院/书院为单位计算“决赛作品得分”并排序,最高荣誉为“腾飞杯”,授予“决赛作品得分”最高的学院/书院,如遇得分并列第一,以获特等奖及金奖的数量总和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设“优胜杯”若干,分别授予获“腾飞杯”荣誉之外的特定数量的学院/书院,荣誉奖杯评选书院与学院分开进行。具体计分细则将在后续公布。
6.依据院级赛事组织情况,将面向书院、学院工作组评选本届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先进工作者,具体评选细则将在后续公布。
七、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院团委落实本通知要求,将“腾飞杯”大赛列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积极成立竞赛工作组,加强赛事组织领导。
2.全面发动,精心组织。各院工作组要突出竞赛的学术性和群众性,发挥好专任教师的作用,做好对参赛作品的组织、指导和院级初评工作。运用多渠道发布竞赛消息,广泛动员、全面发动,进一步扩大竞赛的参与面。要认真组织院级竞赛活动,全面权衡,好中选优,遴选本院优秀作品参赛。
3.广泛动员,营造氛围。各院工作组要运用多媒体宣传方式,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宣传工作,同时要广泛宣传竞赛中涌现的优秀作品和典型团队,引导和激励更多青年学生投身科技学术实践,努力在校园中营造热爱学习、崇尚学术、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浓厚氛围,更好地服务校园学风建设。
4.本研衔接,学科交叉。为加强本科生与研究生的科研对接,鼓励学院与书院联合办赛,鼓励学院优先与本院本科生所在书院联合办赛。为促进学科交叉,鼓励不同学院联合办赛。
5.企业互动,产学研融合。各院工作组应紧密结合学校“6352”工程、“1121”产学研融合新模式,积极组织参赛师生到企业开展院级“攀登计划”企业实践,鼓励院赛工作组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展企业专项赛,校赛工作组将为院级企业专项赛开展提供赛事系统等资源支撑。
6.严格审核,杜绝虚假。各院工作组应认真学习大赛方案及流程要求,做好过程管理,严格作品审核。各院推荐的作品如存在剽窃、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将取消所推荐学院或书院的评优奖励或资格。
八、其他
有关竞赛未尽事宜请致电或访问相关网站、QQ交流群、微信平台获取相关信息。
联系人:
团委学生科技创新指导中心:黎小曼13923162718
颜琦湦15308759237
校团委:边老师 029-82668261
竞赛网站:http://icms.fanyu.com/#/login/xjtu
官方微信:XJTU-Youth、xjtukczx
QQ交流群:
XJTU第37届“腾飞杯”群号1013086173、1041862417(注:两群通知相同,加任一群均可,加群申请备注:学号+姓名+班级)
科研院
研究生院
教务处
学生处
就创中心
实践教学中心
创新港办公室
科技园
转移中心
创新港学院
团委
2025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