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码:CORE101200
学时:32
学分:2
课程类别:基础通识类核心课
所属板块:生命关怀与社会认知
选课要求:本科生
任课教师:张雅利、刘健康、龙建纲、丁岩、赵琳
张雅利,生命学院,副教授,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Food Science & Human Nutrition实验室Visiting Scientist 。研究聚焦于公众营养与健康的相互关系,食品营养学,天然产物功能研究等。在Food Chemistry, Food & Function等国际、国内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SCI收录20篇,ESI论文1篇,编著出版专著及科普读物12部(主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省级科研课题5项,参加1项美国NIH项目,其他各级科研项目多项。
刘健康,生命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目前担任亚洲线粒体研究与医学学会理事,中国线粒体研究与医学学会理事及候任会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自由基生物与医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活性氧生物学效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和老年医学学会抗衰老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陕西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陕西省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粮油学会粮油营养分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与空间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应激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加州活性氧研究学会顾问。兼任Nutritional Neuroscience和Current Topics in Nutraceutical Research副主编,《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及《Antioxidants and Redox Signaling》,《Mitochondrion》等10个国际杂志编委。承担科技部973课题,十二五规划课题,基金委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和面上项目及与瑞士雀巢公司和帝斯曼公司,美国安利公司,法国梅里埃研究院等多个国际合作课题。在国际学术期刊共发表SCI论文170余篇,H因子41。应邀在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发表演讲100余次。获授权专利11项,主编《线粒体医学》一书,由科学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先后入选“爱思维尔2014年,2015和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生物化学,遗传学贺分子生物学领域)。
龙建纲,生命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院副院长。曾入选青年骨干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研究聚焦于衰老及老年痴呆病发生中的线粒体退变与修复机制。在J.Neuroscience, Age等国际、国内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编著我国第一部线粒体医学方面的专著《线粒体医学与健康》(科学出版社2012.8出版,副主编)。获陕西省高等院校科技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二等奖1项。
课程目标:
通过重点讲授合理营养、营养素功能、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膳食营养与常见营养性病症的关系及新膳食行为解析等,让学生掌握合理营养的概念、营养学基础知识和科学膳食方法;了解营养学得新进展和发展方向。使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在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所面临的营养不平衡问题,争取改善营养认识,提高营养知识水平,促进国民的身体健康。
课程内容简介:
2016年国家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将国民健康优先作为发展战略,营养健康教育作为指导大众科学合理地选择平衡膳食及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崇。作为西安交大的学生,不但应该了解营养健康方面的基础知识,更应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营养学的现代发展相结合。《营养与健康》是一门集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通识教育课程,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本课程将带领同学们发现现代饮食习惯背后的营养真相,探寻如何通过饮食真正获得健康了解各种食物对我们的利弊,理解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在促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和疾病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程内容选择上打破原有的专业性,集专业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应用性于一体,尤其要注重增加实用性的教学内容。课程涵盖面广,内容深入浅出,既注重营养学基本原理,又结合不同专业背景的实际需求,有助于引导理、工、文、法、医等不同专业学生全面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先修课程:无
授课模式:面授讲课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张雅利主编,《营养与健康》,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
[2]孙长颢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3]石瑞主编,《食品营养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
课程特色:
本课程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1)教学内容建设上及时体现现代营养学的科学性、实践性、超前性和客观性;2)教师队伍建设上注重打造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主讲教师队伍;3)课堂案例讲授和情景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考核方式: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20%(到课率、课堂表现/讨论),过程考核40%(随堂测验、平时作业/课外阅读、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