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为教学周第11星期二

旧版网站 处长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信息 -> 教学动态 -> 正文

课程思政大家谈∣吴莹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9-10-22 浏览次数:

编者按

近年来,我校按照“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四位一体的本科人才培养理念,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课程育人的“圈层效应”。近期教务处将推出“课程思政大家谈”专栏,带我们走进课程思政的第一课堂,走近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


吴莹,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航天学院副院长,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教育部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基础力学课程教学,主讲《理论力学》和《非线性振动与工程》等课程。基础力学省教学团队负责人,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全国微课竞赛优秀奖等奖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在PRL等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理论力学》是专业大类基础课,面向工科试验班(机类)本科生开设。课程思政总体目标是:传承百年交大的优良传统,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通过在教学环节中将思政元素与抽象的力学原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坚硬的力学课程柔软起来,让学生了解力学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和国家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根植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中把价值塑造不断具体化,引导学生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课程思政内容设计节选

课程内容:平衡舵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步:“案例+讨论”。

在对静海宋船的平衡舵的案例进行描述和展示后,首先让同学们讨论中国悠久而光辉的造船技术发明历史。

第二步:“案例分析+启发”。

教师将中国古代造船技术与同时期西方进行对比,了解中国在造船工艺方面一度远远领先于欧洲的。启发学生思考中国传统科技在近代衰落的历史原因。

第三步:教师总结。

比较前现代时期中西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必须注意到两点,一是这些高水平的造船技术均来自传统社会长期渐进的经验积累,是中国古典文明延续几千年的产物,这一优势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文明所不具备的;二是这些经验型技术并没有系统的科学体系予以支撑,因此无法实现重大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技术突破。

案例反思:

通过案例讲解,既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力矩在工程中的运用,又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发展历史。既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启发学生思考系统的科学体系的重要性,从而更深刻理解在大学阶段打好学术基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