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中心)及有关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第十四届教学成果奖申报及单位初评工作已经结束,学校共收到有效候选成果40项。现将候选成果进行公示(名单见附件)。
公示时间:2015年9月25日-10月1日
联系人:李柯廷
联系电话:82668306
联系邮箱:ting.lee@mail.xjtu.edu.cn
教务处
2015年9月25日
西安交通大学第14届教学成果奖候选成果名单 |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完成人 |
推荐单位 |
1 |
材料类国际化贯通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孙军、王红洁、张立学、孙巧艳、高义民 |
材料学院 |
2 |
培养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构建电气工程专业领军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罗先觉、别朝红、杨旭、荣命哲、刘进军 |
电气学院 |
3 |
科研致用、仿真助推的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电磁场实验改革 |
赵彦珍、应柏青、邹建龙、陈锋、沈瑶 |
电气学院 |
4 |
面向能力培养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
吴宁、夏秦、陈文革、谢涛、房琛琛 |
电信学院 |
5 |
贯通项目设计与毕业设计培养过程,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
罗新民、张鹏辉、邓建国、张安学 |
电信学院 |
6 |
以计算机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教材的建设 |
桂小林、顾刚、赵英良、姚普选、李波 |
电信学院 |
7 |
《程序设计实践》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
徐宏喆、李文 |
电信学院 |
8 |
《面向对象高级技术教程》(教材) |
徐宏喆、李文 |
电信学院 |
9 |
面向整合性实践能力提升的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与实践 |
苏秦、李刚、葛京、王静 |
管理学院 |
10 |
财经类专业圆通制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
田高良、孟全省、雷宏振、王新安、赵拴文 |
管理学院 |
11 |
《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第2版)(教材) |
高山行、舒成利 |
管理学院 |
12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第2版)(教材) |
苏秦、张涑贤 |
管理学院 |
13 |
集一流队伍、建一流基地、创一流环境、育一流人才 |
王铁军、李跃明、吴莹、殷民、侯德门 |
航天学院 |
14 |
机械工程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平台 |
段玉岗、王永泉、訾艳阳、陈雪峰、陶唐飞 |
机械学院 |
15 |
以“创模式、构体系、强师资、重管理”为主线,开展机械创新实验教学改革 |
刘吉轩、陈雪峰、金悦、王保建、郭艳婕 |
机械学院 |
16 |
以项目驱动式教学推进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研究 |
续丹、陈天宁、张煜、徐莉莉 |
机械学院 |
17 |
构建一流本科课程体系,培养现代经济类拔尖创新人才 |
俞炜华、曾卫红、陈志平、赵媛、张一 |
金禾中心 |
18 |
以大学生“综合安全观”与“战略思维”培养为导向的国防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
张正明、问鸿滨、李科、龚衍丽 |
军事教研室 |
19 |
科教结合,知行合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国际学术视野的物理人才 |
李福利、高宏、张沛、王红理、赵述敏 |
理学院 |
20 |
基于新技术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
苏亚凤、刘萍、方爱平 |
理学院 |
21 |
医学化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唐玉海、李健军、慕慧、王丽娟、刘芸 |
理学院 |
22 |
在创新与研究型拔尖人才培养背景下,建设少年班化学课程教学体系 |
和玲、曹瑞军、贾钦相、段新华、高培红 |
理学院 |
23 |
思想政治理论课“四个开放”建设研究与实践 |
王宏波、燕连福、陆卫明、刘儒、陈学凯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4 |
重大项目引领,课程与时俱进,精心培养工程热物理研究生创新型人才 |
陶文铨、何雅玲、王秋旺、何茂刚、李增耀 |
能动学院 |
25 |
核反应堆物理课程教学系统化改革 |
吴宏春、曹良志、李云召、郑友琦 |
能动学院 |
26 |
通识类核心课《社会学概论》教材、队伍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边燕杰、杨建科、陈皆明、童梅、彭瑾 |
人文学院 |
27 |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课程建设 |
邬焜、王小红、李光丽、王有腔、陈九龙 |
人文学院 |
28 |
以通识类核心课为基础,构建一流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
杨琳、张蓉、韩鹏杰、马西平、倪晓丽 |
人文学院 |
29 |
生物医学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 |
张建保、周秦武、张知、吕方、张大龙 |
生命学院 |
30 |
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践环节特色贯通培养体系 |
孔宇、马建岗、卢晓云、孔令洪、张雅利 |
生命学院 |
31 |
以需求为导向的TBLT-EAP多模块创新人才英语教学体系 |
牛莉、庞加光、张则玫、蒋跃、成旻 |
外语学院 |
32 |
遵循外语学习有效路径,打造科学高效的大学英语拓展课教学体系 |
陈向京、王敏、刘浩、王芳、司选海 |
外语学院 |
33 |
大学英语诊断测评网络平台建设及应用 |
马晓梅、孟亚茹、何惠勤、陈丽、李瑞 |
外语学院 |
34 |
破格选拔、因材施教、敦笃育人——少年班30年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
拔尖人才培养办公室、教务处、招生办公室 |
教务处 |
35 |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立体化研究生英语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
郭继荣、王宏俐、王非、郑四方、吉乐 |
研究生院 |
36 |
依靠优势学科,实施申请考核制,大力提升博士生生源质量 |
陈天宁、裴怡、南文海、史力健、罗婧 |
研究生院 |
37 |
科教融合,创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教务处、理学院大学物理部、数学与统计学院大学数学教学中心 |
教务处 |
38 |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鲍崇高、马知恩、张健、朱继洲、胡奈赛 |
教发中心 |
39 |
社会实践——西安交大学生的新课堂 |
周远、高彦、张丹、张彦鹏、苗洁 |
团委 |
40 |
基于书院平台的第二课堂系统化实践育人体系研究 |
尚春阳、苏玉波、刘茹、张爱萍、李慧 |
学生处 |
注:候选成果公示前五位成果完成人。公布评审结果时将按照成果等级公布完成人名单(特等奖不超过10人,一等奖不超过7人,二等奖不超过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