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为教学周第17星期二

旧版网站 处长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信息 -> 教学动态 -> 正文

喜报|交大学子斩获第四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两项荣誉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4-06-14 浏览次数:

日前,第四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决赛在复旦大学正式举行,22所高校、34篇文章和36名同学从57所高校的447篇课程论文中脱颖而出,齐聚答辩现场。经线下论文评审和现场答辩评审,决赛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10名和优胜奖14名。其中,邱根江老师指导的两名交大学子斩获佳绩,分别是:

二等奖 全思源 《“现代性的孤岛”:人类与生俱来的悲剧》

优秀奖 林伯熙 《具身治疗:斯多葛派“印象”训练》




我校高度重视第四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特委派邱根江老师亲自带队前往上海参赛,充分展现学校对通识教育和学术研究的支持与投入,以及致力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学术能力的坚定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邱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学子在本次比赛中表现出色,取得了自赛事举办以来我校的最佳成绩。同时也成为西部高校中成绩最优异者,充分展现西安交通大学在通识教育领域的深厚底蕴和交大学子的卓著才华。

赛后,来自崇实书院的全思源表示,通识教育在培养人的独立思考和跨界融合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代学科不断细分的背景下,通识教育给了他们一个从较为全面的角度重新看待世界、社会及人生的可能。同时,他感谢学校提供的丰富资源和广阔平台,感谢我校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全力支持。展望未来,该选手表达了对自身学术发展的坚定信心,并对西安交通大学通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充满期待。



此外,来自钱学森书院的林伯熙认为,通识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及提升人文素养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他非常感谢通识课程的授课老师邱根江教授的悉心指导与关怀。正是在邱根江教授的帮助下,他得以通过广泛阅读论文和书籍最终撰写出这篇课程论文。他表示,答辩过程虽紧张且具有挑战性,但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欣慰,并期望更多人能摒弃功利心态,勇于进行内心认为的大胆而优雅的学术尝试。


近年来,西安交大坚持深化“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锚定“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全球视野、创新思维、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培养目标,出台《西安交通大学基础通识类课程建设方案》,打造跨学科交叉融合的通识课程教育培养体系。

本次第四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两名交大学子喜获佳绩,是我校通识课程教育培养体系取得实效的有力证明,也彰显了我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成果。



写作能力培养是通识教育的枢纽。为推动大学通识教育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搭建全国高校通识课程学生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平台,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自2017年起举办“‘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迄今已经举办三届。共计有60多所高校1000余人次参加。

2023年12月,复旦大学启动第四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大赛分为集体报名参赛和个人报名参赛,共收到来自57所高校447篇有效报名的通识课程论文,其中19所高校组织了集体参赛。2024年2月—4月,通识教育中心分别组织了大赛初审、线下复审和线上网络投票。

经评审,22所高校的34篇论文进入本届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决赛,决赛于5月25—26日在复旦大学校内举行。大赛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管晓宏教授担任评审主席,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罗新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应星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陈建洪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贵良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继教授担任评审委员。通过线下论文评审(70%)和现场答辩评审(30%)评出各类奖项。